行业新闻

9游会课堂搬到车间——兖州区人大常委会推进“双元技能人才培养”

  9游会1月2日晚8点,山东联诚精密制造有限公司培训中心教室内,济宁市工业技师学院毛广学老师正在为2023级高级数控二班同学们讲授“高级数控车床工艺编程与加工”课程。“白天在车间内由师傅指导实践实训,晚上由技师学院的老师集中上课9游会,把课堂搬进工厂,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升了我们的专业技能。”学生杜浩政说。

  这是落实代表意见建议、推进办理质效的成果之一。据介绍,去年8月份,在兖州区人大常委会人大代表联络站举办的局长代表面对面活动中,济宁市人大代表徐新武提出“关于解决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和企业用工问题建议”。他走访职工、企业了解到9游会,全区一大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出现用工不匹配、技术工人不能适应新技术变革和产业发展需要等问题。

  为跟进解决人大代表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在兖州区人大常委会的推动下,济宁工业技师学院与相关企业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的校企双元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提升服务能力,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

  在联诚精密数控加工车间,高数班的刘浩然正操作机床。联诚精密职工张绪作为“一对一”师傅,手把手指导操作。“公司有数百台高端的数控车床,目前,为入驻学员搭建了车间实训平台,正在学习不同工件的装夹方式,观摩机床的运行,测试加工件是否合格等。”张绪介绍。

  “厂中校、产教融合、工学一体,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就业,实现一举多得。”济宁市工业技师学院院长赵大伟说,学院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围绕产业办专业,与山东联诚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厂中校”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9游会,首批40名学生已入企学习,华科创智“校中厂”生产线正在建设中。

  去年9月份,兖州区人大常委会人大代表联络站召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接会,就徐新武代表提出的关于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等问题,邀请部分企业代表、相关政府部门和济宁市工业技师学院参会,就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的校企双元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深入交流分析,达成了初步方案。后多次开会细化分工,及时总结经验、加以改正。经过前期沟通准备,11月22日,济宁市工业技师学院、山东联诚精密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校企双元培训基地正式启动,建成济宁首家校企双元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走进济宁市工业技师学院教学楼的一间实训教室,20多名学生正在跟随着他们的老师徐新武,在数控机床上学习操作二维工作平台的调试。作为济宁市人大代表,徐新武的另一个身份是山东蒂德精密机床有限公司首席技师、总培训师。

  针对技工留不住、学生在校学习的东西与生产脱节等问题,作为公司的总培训师,徐新武牵头与济宁工业技师学院合作,共建“校中厂”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成立蒂德精工学院,现有蒂德机修、蒂德电气2个教学班63名学生;把机床等设备搬到学校,对学生点对点培训,让学生毕业就能上手,解决了企业用工荒难题。

  “通过建立‘校中厂、厂中校’,创新实现了‘把专业建到企业,把课堂搬到车间,把学习建在工位上’的双元培养模式。”赵大伟介绍,将企业实景化生产与技工教育深入融合,把技能人才的培养嵌入企业管理与生产,实现了办学条件和培养质量双提升,已累计培训学生315名。

  “开展校中厂、厂中校双元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利企利民利校。”在去年12 月22日,兖州区人大常委会人大代表联络站开展校企双元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调研活动上,徐新武代表认为这种模式一举多得,对学生来说,学用结合,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强化理论,提升了学生的实操本领,毕业即能就业;对学校来说,解决学用脱节、教学设备与市场新设备不匹配问题,提高了教师的一线业务能力,培养出更能符合市场需求的学生;对企业来说,减轻了用工荒,缩短了入职员工实习磨合期,增强了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

  “群众提出意见建议、代表的主动履职、人大的靠前监督,成功尝试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实现了学生、企业、学校‘三满意’。”兖州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孔凡涛表示,群众“点菜”、代表“下单”、人大“办理”,生动展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推动了技能人才培养落实落细落到位。